医疗深化改革对医院文化管理的启示
文/王微微
中国共产党和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全社会的瞩目中落下帷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期新要求,十九大报告紧紧围绕国家的文化徐徐展开,而报告在医疗改革方面着重强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代表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步入深水区攻坚阶段,也意味着医院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时期。
“文化”与“医改”在报告中的重要体现
从十九大报告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内容紧紧围绕国家的文化脉络徐徐展开。从“初心与使命”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到“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一不在表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而在具体的目标方略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再次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文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这代表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与实施,已步入医改深水区的攻坚阶段。
而去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推出,也对医改实践中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提出重点要求,这意味着医院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要转型时期。
医院将从“硬实力”走向“软实力”
纵观医疗卫生行业历史沿革线,我国医疗核心价值迁徙呈现出三部曲——能看病,看好病,不得病。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医疗资源紧张、专业人才不足,需要解决能看病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绝大多数的医院努力发展专业技术与规模优势,解决看好病的问题;去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后,“不得病”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两次大的转变是医院发展从“硬实力”向“软实力”转型,是从原来重视规模、设备及专业技术,转向着重关注人文与卓越的诊疗服务,这正回归了医学的本质,即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才称得上医学本质全面性的体现,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推动医学发展的动力和基准,人文精神则体现了医学核心中的核心。
由于我国历史发展的种种原因,医院更多的关注科学技术却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塑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把“文化”提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与现阶段医院对文化的诉求不谋而合,医院文化管理的课题比任何时候更需被关注与重视,并需以文化驱动管理转型。
如何以文化管理驱动转型
在谈论医院文化管理之时,我们要提到享誉世界的一本书《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以及被称之为世界医学和护理领域的圣地的“梅奥诊所”。有很多人都在试图寻找解释其百年领导地位经久不衰的原因,也有很多国内外医院去参观与学习。经过不断探究发现,梅奥诊所的文化管理是经久不衰的核心动力,使其基业长青,屹立百年。
梅奥诊所告诉我们医院文化管理的本质所在,医院文化管理的外在表现并不是一味的自我标榜,也不在打出“患者需求至上”、“以人为本”的标牌口号,而是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把患者真切的需求这一理念深深的融入医院管理决策中,从而形成其独特的管理模式,揭示了文化管理在医院发展过程中成为有效的管理工具的过程。
那么医院如何塑造与构建符合未来发展,个性鲜明的医院文化体系?如何通过医院文化管理实践引领医改的转型?如何通过持续打造其独特的核心价值,坚持执行医院倡导的理念,不懈的走向医院畅想的未来愿景?这些都将是医院必然探究的思考方向,也将是医院现阶段实践医改深水区最具竞争力与独特性的落脚点。